油毡瓦述说古代砖瓦艺术
见证辉煌的“秦砖汉瓦”
砖、瓦作为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,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开始了。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开始大兴土木,仅宫殿类建筑,大小就不下300余处,还修筑了西起临洮、东至辽东、绵延万余里的长城,其工程之宏大,用砖之多,举世罕见。到了汉代,社会生产力又有了长足的发展,手工业的进步突飞猛进,所以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生产规模、烧造技术、数量和质量,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。秦代重要工程如宫殿、陵墓等所用砖瓦,制造时采用的陶土,多是取水中沉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的,不仅非常坚固耐用,而且分量很重,故秦砖又有“铅砖”之称。
汉初,主持都城长安建设的是丞相萧何,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和朋友,萧何对这位小混混出身的皇帝十分了解,为了迎合高祖刘邦好面子、讲排场的虚荣心,修建宫殿时更是不惜工本,其所用砖瓦均系经过澄洗的细泥,且都掺有少许金属在内,故质地细密,声音清悦。新建的未央宫极为宏伟壮丽,豪华无比,甚至连刘邦自己见了都颇感意外。
秦汉时代,这些皇家专用的砖瓦上一般都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装饰,有的还刻有年代、瓦名及制造者姓名,它是融文化艺术与高超的生产技术为一体的产品。一般人不仅不能使用,连得到一块也很难,在当时就是珍贵之物。近500年的秦汉时代里,由于国家统一,国力富强,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史上出现了第一个高潮。“秦砖汉瓦”书写了辉煌的一页,并成为了这一时代的历史遗存和见证。当深埋地下千百年的“秦砖汉瓦”重见天日后,不仅成了珍贵文物,而且洋洋洒洒地走进了艺术殿堂。
身价不让美玉的砖瓦砚
文房四宝中的古砚,历来就有很高的地位与价值,不仅民间,历代宫廷内府亦多有藏,尤其清廷内府更是不遗余力,还根据清宫内府所藏著录出图谱——《西清砚谱》(共24卷)。此砚谱卷一至卷六所载皆属陶砚,计55种,上起汉未央宫东阁瓦砚,下至明代的澄泥砚。其中,汉代的“未央”、“铜雀”等古砖瓦砚皆列为砚林精品。
古人制砚,选取的砚材是多种多样的,早期普遍使用的还是陶砚和石砚。唐人吴融《古瓦砚赋》中载:“勿谓乎废而不用,瓦断而为砚”。说明早在唐宋时期,就有人以古代砖瓦磨作砚者,及至清代竟成风尚。砖瓦砚所用砚材就是选自秦汉魏晋废毁宫殿的残砖、碎瓦。汉代建铜雀台烧制的台砖台瓦,所用土料都经过细心的处理,并拌上胡桃油,加上丹、铅、锡等,所以烧出来的砖瓦非常细腻光洁,用以制砚很是合适,《文房四谱》上就说它:“体质细腻而坚如石,不费笔而发墨,此古所重者,而今绝无。”
用古代砖瓦琢磨加工改造而成的砚台,名曰“瓦砚”和“砖砚”,既有实用价值,又具观赏性,放在书桌上十分古雅。古砖瓦砚中,尤以文字“瓦当砚”、铜雀台瓦砚、汉魏铭文砖砚最富盛名。历代文人雅士无不以能得此一砚为人生一大快事,在宋代时已是百金不换。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为王文叔写墓志铭文,其子以一块铜雀台瓦作为酬谢,这是非常贵重的礼物,黄庭坚十分珍爱,制成瓦砚后还特地写了篇铭文。皇帝也不例外,清宫所藏的铜雀台瓦砚上也留下了乾隆御玩、御赏印刻。以砖制砚者基本上是用汉砖,因为汉砖上多有图案、文字,高古淳朴,更具玩赏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