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蛭石瓦之瓦语丨百年老窑火不灭,一片黑瓦寄乡思

蛭石瓦之瓦语丨百年老窑火不灭,一片黑瓦寄乡思

  什么是家?有人说:有房就有家。有人说:家是和亲人一起生活的地方。可商妹儿也认为:家是旧时的粉墙黛瓦,是寻常巷陌间燕子的呢喃,是不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,依然默默等候我们归去的老瓦房。

  还记得小时候,我们也是住着这样的瓦房。黄梅雨落,雨在瓦上,橫的是帘,竖的是线;瓦上生烟霞,洇染成一片诗意。而在家的一瓦之下,有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,也有着一家人共度的安然岁月。



  瓦房里的记忆,是孩提的我们蹒跚学步、童年的我们嬉笑打闹、少年的我们发奋学习、青年的我们离家追梦、成家的我们父母带孩。

  瓦房之美,因为那是穹顶之下我们最初的家,是我们安放灵魂的栖息地,在那遥远地方,灯火依然昏黄,却无数次照亮我们的梦乡。



  但瓦房古朴的身影渐渐遗落在繁华里,遗落在城市的呼吸中。

  随着社会的发展,瓦片被钢筋混凝土取代,烧制瓦片这一传统手工艺慢慢被边缘化,瓦窑也一个接一个熄火,在我们南安已屈指可数。

  不过,在康美福铁村,就有一座百年黑瓦窑,至今已传承3代人。近日,记者有幸目睹了瓦匠做瓦的全过程。


  老瓦窑位于南安康美镇福铁村,使用砖石垒叠而成,早年于乡间常见,现如今,当地仅此一处还在作业生产。

  这座黑瓦窑由方石垒成,呈半球型,高6米,宽4米,形似老龟的背壳,静静地立在村子角落里。要不是窑顶冒出的淡淡轻烟,路过的人会以为瓦窑已熄火,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 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记得,这座黑瓦窑一带以前俗称“瓦窑口”,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。上世纪80年代,这里还有5个瓦窑,有近100人从事制瓦、烧瓦,窑火经久不熄。





出窑后,需要人工将瓦一片片敲开,烧得好的瓦容易分开,烧过头的瓦则困难一些,敲重了会破裂,敲轻了分不开,这些都是技术活,也是出瓦率的重要因素。


  瓦泥需要用耕牛反复踩踏和匀,然后晾大约三天,如遇潮湿天气,还要更长的时间。



  再次就是制瓦。踩土完工后,瓦工才上场,一个瓦斗(制瓦模具)、一把木弓、一块木片,就是制瓦的全部工具。


Copyright ® 2015 杭州斯太尔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橙速科技 杭州SEO 网络整合营销